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情欲亞陶:理論/創作/後裔
Desiring Artaud: Theories, Plays and Novels, as well as his Legacies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戲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于湘 
課號
Thea8202 
課程識別碼
129 D10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總一館208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課程不開放旁聽。
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對亞陶其人、其創作、其理論、時人批評,兼且幾個亞陶「斷層帶」進行深度閱讀。同時藉由「亞陶學」 (「亞陶詮釋學」),直接的與側面的(如:情愛理論),撥開後現代視線下的餘韻和與亞陶重啟對話的可能性,再度迫近亞氏的崇聖與酷烈。後現代情欲理論的觸探亦不失延續個人過去開設課程中,對啟蒙、現代性、歷史、暴力、他異、權力、存在、虛無等議題更「微」觀、更對焦、更「庸俗」的反思。 

課程目標
對亞陶其人、其創作、其理論、時人批評,兼且幾個亞陶「斷層帶」進行深度閱讀。同時藉由「亞陶學」 (「亞陶詮釋學」),直接的與側面的(如:情愛理論),撥開後現代視線下的餘韻和與亞陶重啟對話的可能性,再度迫近亞氏的崇聖與酷烈。後現代情欲理論的觸探亦不失延續個人過去開設課程中,對啟蒙、現代性、歷史、暴力、他異、權力、存在、虛無等議題更「微」觀、更對焦、更「庸俗」的反思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不開放旁聽。
2. 課程為博士班專題討論課兼及「傳統」講授模式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以下中、英文版本皆可

(1) Artaud, Antonin. The Theatre and Its Double. New York: Grove, 1958.(阿鐸著,劉俐譯注:《劇場及其複象》,臺北:聯經,2003年。)
(2) ______. The Cenci. Trans. Simon Watson Taylor. New York: Grove Press, 1970.
(3) ______. The Monk. Trans. John Philips. New York: Creation Books, 2003.
(4) Derrida, Jacques. Writing and Difference. Trans. Alan Bass. London: Routledge, 1978. 169-195, 232-250.(收錄於麥田出版《書寫與差異》裡的兩篇中譯文章,分別為:〈殘酷劇場與表象的關閉〉,頁458-491。〈被劫持的語言〉,頁346-396。)
(5) Derrida, Jacques and Paule Thevenin. The Secret Art of Antonin Artaud. Trans. Mary Ann Caws. Cambridge: The MIT Press, 1998. 61-157.
(6) Kane, Sarah. Phaedra’s Love. New York: Methuen Drama, 2008.
(7) 巴代伊(Georges Bataille)著,賴守正譯注:《情色論》,臺北:聯經,2015年。
(8) 巴特(Roland Barthes)著,汪耀進譯:《戀人絮語》,臺北:商周,2010年。
(9) 包曼(Zygmunt Bauman)著,何定照、高瑟濡譯:《液態之愛:論人際紐帶的脆弱》,臺北:商周,2007年。
(10) 高行健:《靈山》,臺北:聯經,2010年。 
參考書目
以下中、英文版本皆可

(1) Artaud, Antonin.Selected Writings. Ed. Susan Sontag. New York: Farrar, Straus, and Giroux, 1976.
(2) Lewis, Matthew. The Monk. Ed. Christopher MacLachlan. London: Penguin, 1999.
(3) Schumacher, Claude, ed. Artaud on Theatre. Chicago: Ivan R. Dee, 2001.
(4) Seneca. Phaedra and Other Plays. Trans. R. Scott Smith. London: Penguin, 2011.
(5) 桑塔格(Susan Sontag)著,姚君偉譯:〈走近亞陶〉,《土星座下》,臺北:麥田,2007年,頁25-102。(此論文亦是桑塔格主編的《亞陶文選》Selected Writings一書的〈序言〉)
(6) 林于湘:〈再探亞陶殘酷劇場:「演繹理論」與「理論表演」之辯證〉,《戲劇研究學報》第13期 (2014年1月),頁175-220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Response papers 
50% 
To be explained in class 
2. 
Final Paper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Course Introduction 
第2週
3/03  亞陶理論:《劇場及其複象》 
第3週
3/10  有關亞陶的理論:德希達「亞陶三部曲」I
(〈殘酷劇場與表象的關閉〉) 
第4週
3/17  德希達「亞陶三部曲」II
(〈被劫持的語言〉) 
第5週
3/24  德希達「亞陶三部曲」III
( “To Unsense the Subjectile”) 
第6週
3/31  另一種書寫/欲望/對話亞陶的幽徑:巴塔耶:
《情色論》I 
第7週
4/07  《情色論》II 
第8週
4/14  羅蘭巴特:《戀人絮語》I 
第9週
4/21  《戀人絮語》II 
第10週
4/28  包曼:《液態之愛》I 
第11週
5/05  《液態之愛》II 
第12週
5/12  亞陶創作:劇本:
The Cenci 
第13週
5/19  亞陶創作:小說:
The Monk I (vs Matthew Gregory Lewis’s 1794 gothic novel The Monk) 
第14週
5/26  小說:The Monk II 
第15週
6/02  小說:The Monk III 
第16週
6/09  亞陶後裔:Sarah Kane:
Phaedra’s Love (vs Seneca’s Phaedra) 
第17週
6/16  亞陶後裔:高行健:
《靈山》I 
第18週
6/23  《靈山》II